第三卷 第六十一节 有故事的人-《还看今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好啊,沙主任来我们宛州时间不长,对咱们宛州饮食还习惯吧?”贝一河很大方自然的和沙正阳并行,“我带你找家饭馆儿,保证你满意。”

    “嗯,还行,汉东和汉西的口味的确有些差异,但是融合得也比较好,但和汉南差异就大一些。”沙正阳点点头,“总的来说这边儿这边受鄂豫风味重一些,汉西受川秦风味更大,汉南那边基本上就是川派风味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好事儿啊,融合了诸家之长,咱们汉东这边的口味更丰富,其实你多吃几回就会发现,一桌菜就有几个派系的菜肴,相得益彰啊。”贝一河的口才也很好,毕竟是党校当老师的。

    “贝老师总结得好。”沙正阳夸赞道。

    两个人出了门,沿着街道向左,贝一河很显然对这一带的情形很熟悉,大概是一个人独居,经常出来吃饭的缘故,所以对这一带的饭馆排挡都很了解,所以轻车熟路的就把沙正阳带到了一家叫川越风味的饭馆。

    川越风味?看着这招牌,沙正阳心里觉得好笑,难道是专门为自己准备的么?不是穿越风味?

    一看到贝一河和沙正阳进来,老板便打了招呼:“贝老师来了?今天吃点儿什么?”

    “嗯,沙主任,你喜欢吃啥?今天你来点,下次我请。”贝一河坐下问道。

    感觉到老板口音里有吴越口音,沙正阳估计这老板多半是江浙那边的人,宛州市里虽然没有三线企业,但是像真阳、裕城都有三线企业,这些三线企业不少都是江浙那边援建的,工人大多数也来自江浙,尤其是电子电气企业,像蓝光厂、红星厂、红梅厂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随着这些三线军工企业效益转差,也有一些头脑灵活自己也有一门手艺的人便主动跳出来,小日子反而过得更好了。

    贝一河的口音里也明显有着吴越口音,但是估计应该是在宛州这边生活太久,所以普通话口音里基本上混杂了本地和吴越那边的味道。

    “我不太挑食,不过看这菜谱,好像是川菜风味和浙菜风味都有吧?”沙正阳笑着道:“老板是那家厂里出来的?裕城那边还是真阳这边?”

    贝一河惊讶的扬了扬眉毛,“沙主任对咱们宛州这边的情况很了解啊,老板姓乔,裕城952厂出来的,能做一手很地道的浙菜,他老婆是川人,能做川菜,两口子就开了这家川越风味。”

    “那这东坡肉可是浙菜和川菜里都有,是那边的风味?”沙正阳看着菜谱。

    “呵呵,两种风味都能做,你喜欢江浙风味的那就偏甜一些,你喜欢川派风味的就偏酱咸一些。”贝一河还真没想到沙正阳对饮食一道这么讲究,居然知道这么多。

    “那就浙菜风味的东坡肉来一个把,莼菜汤,嗯再加一个回锅肉和蚂蚁上树。”沙正阳把菜谱递给贝一河,“今天我就僭越一回了。”

    “沙主任你太客气了,要说我也是和市委办有些渊源的呢。”贝一河不无感慨的道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