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哦?!”沙正阳大感兴趣,90年的时候,汉川省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,这位厂长居然就有这么敏锐的眼光,很不简单啊,“那目前这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如何?” “就目前来说,这家企业生产的规模在全县乡镇企业中效益最好,去年实现产值1900多万,实现利润380多万,但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,他们很看好未来全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势头,急欲进一步扩大规模,但是也面临着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巨大投入,同时在贷款上也受到一些制约,……” 沙正阳注意到许红菱皱了皱眉,立即问道:“还有什么问题?” “还有一个关键问题,就是这家企业那位总工程师可能想要离开企业,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,厂里希望留下他,但是却开不出合适的条件来……”许红菱摇了摇头,“可能人家想要自己去开一家厂,或者说有私人企业来挖角吧,本阿里这位刘工和厂里关系处得很好,这么些年了,也有感情,但是感情不能代替利益,你光是一点儿工资奖金,恐怕……” 沙正阳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几笔,点点头,“我明白了,这家企业其实在技术上很依赖于这位刘工,但乡镇企业主导权在乡镇上,很难给予对方以其他方面的满足,这就是一个矛盾,或者说弊病。” “是啊,集体资产,怎么来量化,不像私人老板,觉得你能给他创造利润,他就敢把股份都给你,只要你能给他创造更多的财富,更大的价值,他就能做这个主,可集体企业,谁敢表这个态?还想不想当书记镇长了?” 许红菱的观点让沙正阳也有些意外,这个女子的观点也很开放激进啊,看不出呢。 “唔,这个企业的问题很有启迪意义,对了,你把它列入了麻雀解剖?”沙正阳翻了翻后边的分析报告,一眼就看到了这家叫宛州公路环保设备厂的企业,名字倒是取得挺有范儿的。 “嗯,我觉得这个企业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,所以做了一个分析。”许红菱点点头,“这样一个企业如果因此而没落下去,我觉得太可惜了,这家企业两百多号工人呢,每年光发工资奖金都要发接近一百万,在咱们乡镇企业中虽然规模不是最大,但是效益却是最好的。” “继续。”沙正阳低下头,继续记录。 “还有一家企业我也觉得很典型,鸿达塑胶制件厂,隶属于王营镇,这家企业之所以典型,是三起三落,这家企业创建于85年,当时的厂长和宛州电器厂的厂长有点儿关系,所以就拉到的一些活儿,为宛州电器厂生产塑胶件,后来又为汉宏厂生产一些塑料制件,后来汉都的飞燕冰箱厂成为其最大客户,生产冰箱用塑胶件,只可惜91年之后飞燕冰箱一落千丈,这家企业濒于倒闭,……” 许红菱如数家珍。 “换了新厂长之后,这家企业改为生产磁化壶,正好赶上当时那啥,对了,《编辑部的故事》最热的时候,不是有个百龙矿泉壶么?他们也赶上了,火了一波,92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,那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目啊,只可惜好景不长,93年锐减为700万,94年就只有两百多万了,而且由于盲目贷款扩产,债务猛增,举步维艰,……” “一直到去年这家企业又改回去生产塑胶件,成为三洋若斯和华峰电器的主要塑胶件供应商,才又活过来,现在他们也有意扩大生产规模,但是也面临着资金短缺,生产设备老化的困难,……” 第(2/3)页